地下建筑防水特点:
1. 潮湿或有潮气,影响防水施工;
2. 跨度大,受各种外力因素影响,产生裂缝;
3. 产生渗漏后,维修难度大,维修费用极高;
4. 地下建筑全方位长期浸水。
从发现的地下建筑漏水案例来看,水均由地下建筑结构的混凝土薄弱部分漏渗出来,这说明二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地下建筑结构的刚性自防水局部失效;
二是由防水材料构成的整体柔性防水层也已破坏。
↓四大直接原因造成各项工程严重渗漏水↓
窜水原因:柔性防水层局部破坏后地下水会穿过柔性防水层,进入结构层的外壁,在地下水压力的作用下,水会在柔性防水层与结构混凝土外表面之间,劈开通道,当遇到结构混凝土的自防水失效部位时会穿透混凝土进入地下建筑产生漏渗。
结构混凝土刚性自防水局部失效的原因:
1)混凝土原材料难以严格控制造成混凝土性能缺失。
第一,天然开采的砂石或人工破碎的砂石,都很难满足理想的级配要求,达不到理想抗渗的曲线。
第二,砂、石、水泥、水的级配难以均匀 、准确。灰砂比偏大,砂子数量少,水泥量大,混凝土收缩大而产生裂缝。反之砂子多,水泥少,水泥不能全部包裹砂子,拌合干涩,缺乏粘结力,混凝土密实度不够。
第三,砂、石含泥量往往过大,超过要求的2%。
第四,对掺加外加剂的认识不当,适量加入减水剂很有效果,但往往热衷于膨胀剂。膨胀剂先期有效,后期裂缝增多。
2)结构混凝土的局部施工浇筑质量缺陷造成通道。
一是由于混凝土结构不严密产生的通道,包括浇筑中混凝土振捣不实或施工过程出现暂停、与旧混凝土接磋不是按施工缝作业,形成带状混凝土局部松散;
二是模板支设不严密产生缝隙漏浆形成的局部混凝土不密实;
三是通过地下室自防水砼的支撑铁件或预埋件没有严格实施防止漏水措施等引起的预埋件与混凝土之间的裂缝;
四是地下室外围结构施工缝处理不当,在施工缝处产生窜水通道;
五是当结构砼为大体积砼时,由于措施不当,水泥水化热引起的砼过于骤烈的温度升降变化造成砼裂缝。
3)由于地基沉降不均引起的结构局部缺陷。如沉降不均引起的底板的开裂或沉降不均产生的墙体受力改变产生的开裂,这些开裂形成穿水通道。
4)在地下水的浮力作用下产生的结构变形增大而开裂。在一些梁板式地下室结构中,底板混凝土承力小于由地面渗水饱和增大了地下水浮力,有时设计刚度不足使底板产生向上弓起变形,这些弓起变形达到一定值时,板就会产生微小的径向裂缝,形成小的穿水通道。
5)地下室施工过程排水措施不当。地下水降水深度不足,结构混凝土成型的初期地下水过早地浸入结构混凝土造成局部结构自防水的失效。
6)混凝土自身性能缺点导致失去防水功能。
第一,混凝土中的钢筋阻碍石子运动,影响密实。
第二,暴露在大自然中的混凝土,受到曝晒、冷冻、雪雨的影响,干燥收缩急剧变化,造成混凝土裂缝。
第三,混凝土并不是永久不变的凝固物,它会徐变和碳化,大大降低了耐久性。
第四,混凝土本身就是多孔体材料,不可能不透水,渗入孔隙中的水,大气中二氧化碳与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等电解质溶液,在施工初期或在之后的时间里,触及电流时,钢筋锈蚀生锈膨胀,混凝土龟裂、剥离。
柔性防水层局部破坏的原因:
1)使用防水层材料不当引起。防水层选用的材料指标达不到要求,施工厚度不足、工艺不当、二种以上防水材料复合使用不当相互影响各自防水效果等。
2)柔性防水层的薄弱环节在地下水作用下被切裂,形成整体柔性防水层的破坏水穿透防水层。地下室的底板各阳角线都是尖角,在结构沉降过程中,该部位很容易被切裂。
3)卷材宽度多为一米,靠热熔或焊接成为整体,若卷材粘结施工存在问题,则防水性能必受影响,即便施工精细无误,粘结剂自身寿命不长,一样不能满足耐久性要求。故单一的粘合是不够的,应效仿国外既粘结又要密缝胶多道合缝技术。
4)柔性防水层依随混凝土缺陷而穿孔破坏。这是由于下沉不均结构较大的开裂带动了柔性防水层的破坏;其次是当外防内贴法施工的底板混凝土有较大的外空洞,此时人们不知也不能修补混凝土。产生防水层背附的损失,在水压力作用下,局部防水层被击穿。
5)立面外防外贴法柔性防水保护层的损坏或变形起到防水层的局部损坏。地下室墙通常的柔性防水层都是采用结构混凝土形成后进行外防外贴法施工的,它的优点是柔性防水层能较好地和结构混凝土结合,但是当前的做法多数只在防水层外部做砖砌保护层,当地下室出现较大的下沉时或进行回填施工中,有可能使防水层外的砖砌保护层产生变形断裂或振动而局部破坏了防水层。
↓地下建筑堵漏措施↓
面层法:
适用于结构的大面积渗漏水治理。一般情况下,地下建筑大面积渗漏水治埋无法在迎水面进行,只能在背水面处理,故在施工前,应进行引排水,以防止新做的防水面层被有压水冲坏。
面层法施工要点:
选择漏水量集中部位,开洞埋管使水从导管流出。根据漏水量大小,可于一处或多处埋管引水,找不到漏水点时,可在墙体下部埋管引水。
对于有明显渗漏水的孔洞和缝隙,按孔洞和裂缝渗漏水处理的方法,逐个进行止水处理。
对于地下建筑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水压较小的不甚严重的慢渗漏水时(如冒汗、洇湿等)可于背水面涂刮聚合物水泥砂浆,使表面形成一层不透水的覆盖层,起到防渗作用。
具体作法为:将基层表面处理平整光滑,凹凸不平处用水泥砂浆填平、压实抹光,同时除去基层表面灰尘、油污等,以利防水层粘结牢固。
注浆法:
遇有地下建筑宽度大于0.2mm的静止裂缝、贯穿性裂缝或施工缝位置渗漏水时,可采用注浆方法处理。
根据渗漏水情况在结构上布置注浆孔,可布点成梅花形、三角形或一字形,然后进行注浆处理,以在结构内部形成防水帷幕。
注浆法施工说明:
1)注浆施工应待结构基本稳定和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
2)注浆施工所用原材料必须通过正规厂家购进,并在施工前进行材料的检测试验。
3)注浆孔需依照裂缝的分布与严重情况安排,遵循“重则多布,轻则少布”的原则,同时考虑到沉降等因素,需扩大一定的注浆范围,对裂缝两端可能继续损坏的部位也布置一定的注浆孔。
4)注浆尽量达到灌满裂缝。